2010年12月 | 我公司对EXB上海爱克斯尔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追加投资 2000万元 ; | |
11月 | 国有股份制改革。公司通过赠送和收购完成对EXB上海爱克斯尔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全控股; | |
03月 |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授予我司2009年度国际业务最佳合作伙伴奖 ; | |
2009年11月 | 首届上海进出口商会理事会理事单位 ; | |
2008年 | 年销售创历史记录达 2.5 亿元 / 3300万美元; | |
2007年 | 被选入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研究成果案例企业; | |
2005年10月 | 国有轴承集团30% 股权转让给香港上市公司PMC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
2004年05月 | 我司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获得LRQA英国劳氏认证公司认证 ; | |
2003年10月 |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贸企业协会理事 ; | |
09月 | 成立EXB上海爱克斯尔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600 万元,我司 59.5% 控股,无锡堰微持股 30%, 6位自然人股东持股10.5% ; | |
07月 | 购置地处上海金山区山阳 28.44 亩工业用土地使用权 ; | |
2002年08月 | 完成所有制体质改革,国有集团持股30%, 自然人股东员工持股70% ; | |
2001年05月 | 被上海市经委评为上海市工业自营外贸先进企业; 工会班组被授予上海市总工会红旗班组荣誉称号; 共青团支委被授予上海市共青团团委共青团号荣誉; 公司被工行上海市分行评为全市仅 25 家《国际结算信得过单位》 ; | |
2001年01月 | CCCEC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机械基础件分会第二届换届选举,我司以第二名票数被选为分会副会长单位; | |
2000年11月 | 购置现有办公楼余下的大半个楼层 ; | |
2000年06月 | 开始启动历时27个月的我司所有制体制改革探索进程 ; | |
1997年11月 | 首届上海市外经贸企业协会理事 购置现有办公楼小半个楼层 ; | |
1997年08月26日 | 成立上海轴承进出口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 | |
1993年 | 公司以价值50 万商品为铺底资金,成立自营出口兼顾管理的轴承集团国际贸易部,当年自营出口25万美元; | |
1992年10月08日 | 上海轴承总公司国际贸易部 ; | |
1992年前 | 为上海轴承公司行政管理性质的出口办; | |
1990年 年产轴承5312.8万套,产值19024.4万元,出口创汇1783万美元,利税总额489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3788.2元/人 ;
; 1990年 上海轴承公司成为国家机电部大型一类企业、“百家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和全国最大五百家工业企业之一。拥有核心层企业12家,其中紧密层企业2家、半紧密层企业5家、松散层企业3家、研究所1个、职工大学1个,另有联营、协作加工单位31家。上海轴承公司以外的行业工厂还有市机电局直属企业上海微型轴承厂。尚有20余家,分属于市纺织局等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成品厂为中心、零部件厂互为配套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体系。产品累计获国家金质奖1项、国家银质奖3项、部优奖28项、市优奖35项,优质产品产值率占总产值的22.5%。产品品种已发展达9个大类、1万多个规格品种;
1989年 上海轴承公司成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全国轴承行业4大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1989年 朱镕基市长对轴承出口、合资及改造发展3次批示,指出:“轴承是应该发展的行业,应藉拆迁之机,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资金逐步落实。不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出不了效益。”;
1987年 上海轴承公司率先对所属核心层企业实行“四个一头”(由公司一个头对国家财政结算、一个头对国家综合承包、一个头实行工效挂钩承包、一个头技改资金统贷统还)。同年,江泽民市长为上海轴承公司生产引进线题词:“消化创新,追赶世界轴承先进水平”;
至1985年上海轴承公司从日本、美国、奥地利、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先进的轴承制造技术、工艺和测试仪器达119台(件)。通过消化吸收,先后自制了电机球轴承车加工自动线、单粒钢球测振仪、ZA32G—8高速钢球冷镦机;建立了钢球、轴承磨加工生产线;生产办法从机群制向专线生产发展;
1982年04月 轴承行业从上海市机械配件制造公司划出,正式成立上海轴承公司,下属企业19家。轴承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全项97.7%、主项97.8%、精度储备率90.4%,比全国同行业当年平均水平分别高10.3、7.8和16.38个百分点 ;
1958-1960年 轴承行业以并厂扩建、投入资金新建及转产等形式,先后组建了上海滚动轴承厂、中国滚珠轴承厂、红旗轴承厂、上海钢珠制造厂、上海红星轴承厂和上海微型轴承厂,使行业生产日趋正规化、专业化;
1957年上海轴承行业年产量为139.49万套,工业总产值315.7万元,产品品种达317种,有职工820人,生产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2.96万元,主要生产技术设备378台。年利润102.28万元 1956年02月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成立,轴承行业归其领导,进一步实行“定点划分、划口调整”,采用“中心厂带卫星厂”的办法,加强行业内产品分工,并自行设计产品投入批量生产;
1953年上海轴承行业根据“产品归类、协作归口、地区相近、定点划块”原则,对各厂在所属地区范围内,实行“裁、改、并、合”和划块联管,逐步形成以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上工轴承厂、金陵铁工厂、华联汽车材料制造厂、振艺汽车配件制造厂、荣泰兴机器厂及金兴荣记铁工厂等7家中心厂和四达轴承厂、泰记机器厂、费顺兴铁工厂、新昌机器厂等30余家卫星协作厂组成的轴承生产协作体系 ;
1950-1952年 上海轴承厂、上海汽车轴承厂、中心轴承厂、华联汽车材料制造厂等轴承专业工厂相(HotTag)继开办 ;
50年代上海轴承行业发展迅速 ;
1949年上海轴承行业年产量仅为14万套,34个品种,从业职工119人;
1945年(民国34年)后外国轴承再度倾销上海市场,使处于初兴之中的上海民族轴承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元兴昌机器厂、金城机器厂两家较大工厂被迫倒闭,宝丰机器厂等厂家勉强维持着经营;
1945年(民国34年)鑫铸祥林记机器厂、双龙五金轴承工场等轴承厂家相继开办。同年,荣泰协记五金工厂首次生产1024等型号的“象”牌轴承 ;
1942年(民国31年)元兴昌机器厂开始生产“YSC”牌轴承,金城机器厂则专做双列调心轴承。其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地区进口轴承锐减,各轴承厂家的产品销路日趋见好。在作坊或工厂的简陋生产条件下,采用汽车钢板、坦克履带销子、铁路钢轨等材料,制造出203、204、1204、1205等十几种型号轴承,销往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用于轧花机、烟草机、纺织机天轴、摩电灯等配套;
1940年(民国30年)金兴铁工厂开始生产“地球”牌轴承
1943年(民国32年)又在南市露香园路高墩街51号开设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至此,泰福荣以“两厂两店”专门生产和经销轴承产品,商标为“双马”牌,型号有1508、1509、1511、1301、6204、6205、6206等7种,销往山东、河南等地
1940年(民国29年)秦福荣在江苏路愚园路258弄1号创设秦福兴机器厂,独立制造轴承 ;
1938年(民国27年)10月王瑞宝在愚园路1423弄49号独资开设金昌铁工厂(民国34年更名为宝丰机器厂),专业制造轴承 ;
1937年(民国26年)初 王瑞宝、马根宝两人自无锡带来1511轴承样品,与秦福荣合伙,在只有2台皮带车床、1台脚踏冲床、1台老式钻床及花兰压床的情况下,采用铁路钢材料和氰化钠淬火工艺,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套SRF牌号的1308双列调心球(TodayHot)轴承;
1929年(民国18年)秦福兴五金号在店后设置工场间,面积近20平方米,有工人和学徒约七八人,经营旧轴承修配业务 ;
1926年(民国15年)无锡人秦福荣在五马路福建路转角处的满庭坊月桂里北端49号开设秦福兴五金号,从日本的洋行进货,推销进口的瑞典SKF轴承及美国的阿抱五脱(译音)牌钢球。后又在月桂里48号开设裕昌五金号;
1920~1930年上海机器维修、汽车修配业务日见增多,更新出不少废旧轴承,使河南路、五马路(现广东路)、福建路、天潼路一带出现一百多家专门从事拆洗、拼装、出售废旧进口轴承的五金摊(号);
民国5年(1916年)上海的洋行开始从瑞典、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进口轴承,由一些华商五金号从事推销。